彩虹下的革命

     去年年底, 17所基督教大學所組成的「台灣基督宗教大學校院聯盟(TaiCUCA)」在11/29聲明尊重同性戀但反對同性婚姻。由於東海大學也包含在內,引起眾多東海學生的不滿,並藉由舉辦同志婚禮活動來表達訴求。這項活動是由東海人間工作坊、台灣基地協會、2013中台灣同志遊行聯盟、東海同伴社、東海台灣文化研究社、弘光科技大學、彩虹微醺、亞洲大學Rainbow百性社等團體主辦2013/12/24聖誕節的前夕在東海路思義教堂草坪前舉辦同志婚禮,抗議東海大學校牧室代表校方參加「台灣基督宗教大學校院聯盟」(TaiCUCA)的反同性婚姻連署。這場同志婚禮是具有歷史性意義及價值的婚禮,雖然婚禮的過程中與校牧室發生了一點小尷尬,但最終在彩虹下的約定順利舉行。
     婚禮當天,由於校牧室也在教堂前的草坪進行聖誕晚會彩排,導致雙方在場地協調上出現尷尬的局面,校牧室和婚禮主辦單位都態度堅決且言之成理,無法達成共識,雙方也在網絡上和對媒體的言說上互相譴責。根據負責晚會的校牧室負職員表示,校牧室早在一週前就和校方接洽好場地並搭建舞台和進行晚會彩排,但後來陸續有婚禮參與者前來要求他們降低音量,並聚集了一些人包圍彩排人士。
     但根據婚禮主辦單位一方表示,他們已和校方溝通好要在教堂前的草坪進行該婚禮,但對於在草坪另一邊的聖誕晚會彩排人士故意大聲彈奏樂器,影響婚禮與遊行的行為,感到非常不解,並前往與校牧室人員進行協商,也藉由課外組的老師向晚會負責人商談。可是晚會負責人卻不留協商的空間,才導致尷尬的局面,讓各方都很遺憾。
     由於舉辦這場婚禮活動原本就是要抗議校牧室代表學校參加反同性婚姻聯署,加上當天又正好跟校牧室“同台”且發生了場地尷尬的事件,加深了彼此間的隔閡。隔閡來自於缺乏了解及溝通,而隔閡使得理性對話變得不可能。雙方如果放下自我的立場和情緒,不存著先入為主的心態,並以合宜的態度理性的溝通,相信場地尷尬的事件就不會發生。
     東海路思義教堂前的同志婚禮,不只是一般意義下的婚禮,它也具有革命及空間重新被界定的意義。根據婚禮志工的表示,同志婚禮選擇在教堂前舉辦意味著教堂是祝福的象徵,但當天在教堂前的婚禮除了意味著蒙受祝福之外,也意味著對傳統權力的抵抗,並賦予教堂接納多元價值和性傾向差異的空間意義。但對於教會而言,教堂前的同志婚禮是一種同志對基督教的挑釁,也玷污了教堂的神聖性。教堂是基督教徒聚集崇拜上帝的地方,而《聖經》作為基督教會的信仰依據和權威,對教會而言是絕對的也是無法被推翻的,所以基本上教會會根據聖經的教導來維護立場及對抗多元成家法案。基督教官方詮釋聖經的立場是反對多元成家法案,更何況是在教堂前舉辦同志婚姻
     由於校牧室是基督教單位,所以該事件也會被看成是基督教和同志之間的衝突。自多元成家法案的出現,基督教和同志一直都處於相互對峙的狀態,基督教會在多元成家議題上擔任反對派的角色,而且在反對陣營裡頭擔任領軍的角色,也成為主要發言的團體,所以他們的言論最受矚目,也因此基督教會一旦有針對同志的攻擊性言論,就會被拿來大做文章。
     同志長期受到社會各界的壓迫和歧視才會導致今天的性革命,「解放同志」是所有同志和挺同志者的終極目標和期盼,渴望同志獲得法律的保障以及社會的認可,享有自由選擇伴侶和愛情的權利。
    就目前的情勢上來看,支持多元成家一方顯然是佔優勢的,而反對一方則處於弱勢的狀態。在追求多元的社會裡頭,同性婚姻合法化或多元成家是一種趨勢,通過是必然的結果,只是時間的問題。
    人類社會是由多樣性的元素所組成的,因此存在著文化、信仰和價值觀的差異,而人與人之間的和平相處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有語言作為溝通媒介。語言使得溝通成為可能,而溝通使得差異得以融合,有效的溝通來自於非支配性的語言。無論是支持陣營還是反對陣營,都必須留些空間給彼此理性的思考和對話,嘗試與不同立場的人站在一起,去同理和去擁抱。世界上最有權威及讓人尊重的意識形態,不是立場被支持、不是自身文化成為主流、也不是擁有掌握社會秩序的權力,而是去愛與自己不一樣的人,和他們站在一起,因為愛帶來溫暖,愛讓世界不一樣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讓我不舒服的服務——從電梯小姐身上來探討異化勞動

讓我淚崩的營會!

昆蟲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