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摔跤吧!爸爸》(Dangal):革命性的一摔

图片
(相片取自网络)               前不久在旅行中跟女友前往电影院观赏由印度巨星阿米爾.罕( Aamir Khan )所编导的《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主演兼制片人阿米尔 . 罕所演出 / 执导的电影都具有社会写实的色彩,揭示出现实社会中黑暗和破碎的一面,发人深思。我曾观赏过他几部高度批判社会事实的作品,其中有颠覆教育意义的《三个傻瓜》,关顾特殊儿的《心中的小星星》,破除迷信的《来自星星的傻瓜》等。看完《摔跤吧!爸爸》后,走出了电影院,所沉淀在心中的重量与之前不同,多了些纠结和无奈。          电影中的马哈维尔(阿米尔 . 罕饰),是一名摔跤运动员,曾拿过印度国家级比赛的冠军。后来,他的父亲以摔跤运动员收入微薄,不足供养家庭为由中断了马哈维尔摔跤生涯。虽然马哈维尔壮硕的身躯已消逝在摔跤赛场上,但他的灵魂和梦想依然离不开摔跤。马哈维尔一直希望能为印度赢得国际赛的摔跤比赛冠军,他自己无法完成这个梦想,就将该梦想寄托于爱的结晶。一天,他其中的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打伤了两个欺负他们的男同学,让这位怀抱冠军梦的摔跤爸爸顿时醒悟,就算是女孩,也有在摔跤场上大放光彩的可能。从此,马哈维尔就对这两个拥有摔跤天赋的女儿进行魔鬼顺利,为了让他们能站在国际摔跤赛场上实现他云霓之望的冠军梦。对于马哈维尔来说女儿是实现梦想的希望,但对于女儿父亲的寄望却是他们噩梦的开始。 家父长主义?性别革命?    (相片取自网络)         电影中令我纠结,也是引发网络争议的部分,就是马哈维尔体现了家父长主义极端父权形象,以恶劣的手段来强迫女儿服从他的意志。这位摔跤爸爸定制了孩子的生活,对她们的训练十分严格,每天清晨五点钟就得起床进行晨跑和体能训练,并为了让训练不受拘束而改变了她们的穿着,甚至不顾社会舆论和民众的嘲讽将象征着女性的长发剪成男性模样的短发。看到这一幕,我的内心深感厌恶,认为这位父亲也太残忍无情了吧。紧接着的剧情,让我明白了这份残忍无情的意义。一天,吉塔和巴比塔偷偷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在跳舞欢庆的当儿,父亲马哈维...

把父母送去养老院!不孝?

图片
    孝道,是华人文化中极为看重的伦理,具有不可抗拒之崇高价值。父母忍痛生下了我们,耗尽了无数的汗水,把我们抚养长大。作为儿女,存感恩的心尽孝是理所当然的本分,也是对生命赐予者的尊敬。每年五月定为家庭月,教会在五月中也会庆祝孝亲节(母亲节),为了让众人在这特殊的日子,向爹娘献上感恩。每当孝亲节的到来,各界都会议论着有关孝敬父母课题,其中最常被提及的是有关把年老父母送去养老院的课题。    岁月,是人所无法掌控的时间维度,它会失控的往前推进,带动着生理的变化,直到呼气停止。当一个人活到一定的时间长度时,生理机能就会开始衰弱,同时外在身体的躯壳也会慢慢腐朽,我们称这种状态为“老”。“老”这个词在一般语境中隶属贬义,被归类为不吉利。有些人会使用“老”字来咒骂或自嘲,来形容一个人失去生产力或生命力,也有人把“老”字等同“临终”之义,意味着死亡即将来到。虽然有俗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这句话只能用来描述少部分的特例,并不适用于普遍社会的现实情况。那些被归类为宝的老人,不是仍然具有生产力,就是仍掌握一定的资本;这些人属于老年群体的少数。    现实中,不论是自愿或被迫,大部分的老人都会从高生产力的职场中退下。当老人从职场上退休后,就立刻进入一个大转变:一、生活模式的转变。从有生产力,变成无生产力;从在职场上被认可,变成无人认可;从家里的经济支柱,变成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在这种转变下,老人的心理面临着蹦极式的冲击,需要适当的调适。二、生理素质的转变。老人的身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退化,有些老人的退休生活都在疾病中度过,需要常常上诊所报道,也有些老人因不习惯退休的生活而继续干活,结果身体负荷不了酿成意外。当这两种变化进入高举成功和高生产力的现代,就可能面临被儿女送进养老院的境况。大众对于养老院的普遍印象都是负面的,认为那是一种隔离。其实,养老院早在周代就出现了,到了唐朝才形成较为完整的养老制度。在古代,专门养老的场所有不同的名称,如唐代的“悲田院”、宋代的“福田院”、元朝的“济众院”、明朝的“养济院”等。到了现代,养老院越来越普遍,规模也越来越多,也有更完善的制度来管理。儿女将父母送进养老院有两种可能性:唾弃行为或照顾无力感。 一,唾弃行为    我们可以从报章上看到有些儿...

都市与家庭

图片
都市与家庭      家,是社会的最基本组成单元,最早可追溯至亚当和夏娃,他们可说是人类历史中第一个家庭。以此为始,在自然规律下形成了“一男一女,生儿养女”的社会结构;生生不息,造就了今天人多如沙的世界。世界有其规律源于家庭的规律,而家庭规律是奠基于两大原则。这两大原则自古以来历久不衰,维持着家庭功能和运作。第一个是合法性原则:家庭以血缘和婚约来判定社会的合法成员,在婚约以外出生的及无血缘认证的都不是合法成员。第二是平等互惠(分工)原则:家庭是男人和女人相互付出劳力,在不同领域的分工中生产生活所需的维生资源和服务的地方。古代社会,女人採集,男人狩猎;男人耕耘,女人织绣。近代社会,女人在家抚养小孩,男人上班赚钱;男人负责外务,女人负责家务。这种家庭中的男女分工是基于平等互惠(补),并无贵贱之分,使家庭功能得以良好运作。       迄今,家庭结构和伦理渐渐的被改变,导致家庭功能崩解。到了后现代社会,尤其是二十世纪后期,经历了都市化的社会变迁,这两项家庭制度的大原则逐渐失效,意味着家庭的伦理观起了变化。从 60 年代晚期开始,各种形式的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高举女性独立自主,并以平等参与劳力市场来界定何谓女性解放。我们现在可以看见,双薪家庭越来越普遍,男女分工也越来越不明显。女人进入职场赚钱的比例也大幅提高,男人不再自动被预设为一家之主,因为女性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不一定要靠男人。这种时代和文化的变迁,将社会推向了另一个时空——都市。   都市,人人所响往的文明符号,象征着成功和财富,是梦想和人才汇集的地方。在那里,路上的行人紧盯着手上的人工智能,以快速的步伐通往金钱的殿堂;“时间就是金钱”成了他们的人生哲学,有意无意的追随着富兰克林的脚踪,踏上致富之路。在这种都市化的社会形态下,所衍生出的家庭问题也随之增加。一、离婚。都市生活的特色之一就是离婚率的急速上升。家庭具有调和情绪的功能,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双薪家庭导致父母投注在家庭中的情感逐渐减少,加上都市生活的节奏快,容易造成情绪烦躁,导致夫妻间的关系产生冲突矛盾,发生矛盾后又缺乏谅解和适当的情绪协,所以就容易草率离婚。二、亲子关系疏离。都市的职场诱惑力和生活压力吸引现代父母把大量时间都投注于职场,却把家中的孩子交给无生命...

彩虹下的革命

图片
      去年年底, 17 所基督教大學所組成的「台灣基督宗教大學校院聯盟 (TaiCUCA) 」在 11/29 聲明尊重同性戀但反對同性婚姻。由於東海大學也包含在內,引起眾多東海學生的不滿,並藉由舉辦同志婚禮活動來表達訴求。這項活動是由 東海人間工作坊、台灣基地協會、 2013 中台灣同志遊行聯盟、東海同伴社、東海台灣文化研究社、弘光科技大學、彩虹微醺、亞洲大學 Rainbow 百性社等團體主辦 , 於 2013/12/24 聖誕節的前夕在東海路思義教堂草坪前舉辦同志婚禮,抗議東海大學校牧室代表校方 參加「台灣基督宗教大學校院聯盟」( TaiCUCA )的反同性婚姻連署。這場同志婚禮是具有歷史性意義及價值的婚禮,雖然婚禮的過程中與校牧室發生了一點小尷尬,但最終在彩虹下的約定順利舉行。       婚禮當天,由於校牧室也在教堂前的草坪進行聖誕晚會彩排,導致雙方在場地協調上出現尷尬的局面,校牧室和婚禮主辦單位都態度堅決且言之成理,無法達成共識,雙方也在網絡上和對媒體的言說上互相譴責。根據負責晚會的校牧室負職員表示,校牧室早在一週前就和校方接洽好場地並搭建舞台和進行晚會彩排,但後來陸續有婚禮參與者前來要求他們降低音量,並聚集了一些人包圍彩排人士。       但根據婚禮主辦單位一方表示,他們已和校方溝通好要在教堂前的草坪進行該婚禮,但對於在草坪另一邊的聖誕晚會彩排人士故意大聲彈奏樂器,影響婚禮與遊行的行為,感到非常不解,並前往與校牧室人員進行協商, 也藉由課外組的老師向晚會負責人商談。可是晚會負責人卻不留協商的空間,才導致尷尬的局面,讓各方都很遺憾。       由於舉辦這場婚禮活動原本就是要抗議校牧室代表學校參加反同性婚姻聯署,加上當天又正好跟校牧室“同台”且發生了場地尷尬的事件,加深了彼此間的隔閡。隔閡來自於缺乏了解及溝通,而隔閡使得理性對話變得不可能。雙方如果放下自我的立場和情緒,不存著先入為主的心態,並以合宜的態度理性的溝通,相信場地尷尬的事件就不會發生。       東海路思義教堂前的同志婚禮,不只是一般意義下的婚禮,它也具有革命及空間重新被界定的意義。 ...

昆蟲兄弟!

图片
世文和振聰兩兄弟是過動兒,不過他們卻比一般人更愛大自然,更懂得欣賞神所創造的世界,在昆蟲界上抓出了一片天~~ 第一眼見到世文,他手上拿著一根長木棍,擺出搏鬥的架勢,輔導們都不敢接近他。。心想。。營會有麻煩了。。。 振聰給我印象是,坐不定,除非有手機在他手上。。。 後來發現,他們兩兄弟都愛抓昆蟲!在營會中,他們抓了好幾種昆蟲,還把昆蟲秀給輔導們看,我稱他們為「昆蟲兄弟」。此外,哥哥世文除了喜歡抓昆蟲外,也喜歡打龍眼,他善用不同的工具想盡辦法打到龍眼,欣賞他這種熱愛大自然的精神! 從一開始認為他們是很讓人頭疼的小伙子,到後來跟他們相處過後,才發現他們是非常可愛又充滿活力的男孩,是上帝旺德福的創造!! 哥哥世文(右)(取自品全facebook) 必新哥和丞耘陪著弟弟振聰(中)(取自品全facebook) (取自魏曉平facebook) 世文和振聰來自單親家庭,由母親一人照顧他們的生活。。 以下的視頻是講述世文和振聰的母親照顧他們的心路歷程~

讓我淚崩的營會!

图片
2009年汪媽媽去到我詩巫錫安堂分享見證,記得當時我坐在最前排專心的聽汪媽媽分享,也聽到天使歌手汪蕙欣在分享會上唱歌。聽了汪媽媽的分享及蕙欣的歌聲我的內心非常的感動,非常佩服汪媽媽所做的一切。後來我的老豆在衛理報寫了一篇關於汪媽媽和蕙欣的文章: 钟素明用爱弥补生命的缺口 更多詳情可參閱: 我是一名爵士鼓手 汪蕙欣在錫安堂分享會上獻詩(photo by 黃孟禮) 我萬萬沒想到如今我有機會在台灣再次見到他們並且和他們一同來服侍特殊孩子。。。 榮中禮拜堂(汪媽媽服侍的教會)於2013/7/29-2013/8/4在埔里水頭山莊舉辦特殊兒童親子福音營。有45個特殊兒家庭報名參加,當中包含台灣和香港的家庭。此外,有90位左右的輔導(大部分是大專生)願意擺上自己在這營會中用生命來愛特殊孩子。 在這幾天中。。 看著可愛的臉孔~  我和子愛與張文廣一家合照(photo by Chih Yu Chin) 天使般的笑容~ 柔嫩的聲音~ 活潑的動作~ 輕快的腳步~ 小手牽著打手~ 小身軀粘著大身軀~ 小眼睛盯著大眼睛~ 微笑取代冷眼旁觀~ 生命影響生命~ 分享快樂~ 分擔難過~ 破除寂寞~ 帶來祝福~ 輔導們在照顧孩子們的過程中雖然面多許多的挫折和困難,但是他們依然不畏懼的張開雙手用全人的愛來擁抱這些孩子,為了使這些特殊孩子感受到溫暖。神除了用這些輔導的生命來祝福特殊孩子們的生命,也透過這些孩子感動許多輔導的生命。此外,最讓我驚喜的是神也透過營會感動許多的特殊兒歸向他,也感動好些特殊兒的家長願意把生命交給神並且用神的愛去愛他們的孩子,哈利路亞!! 我所照顧的孩子來自香港的張文廣,是個自閉兒,他有天使般的臉孔,非常喜愛大自然。照顧文廣的過程很不容易,盡了所有的心力、體力、腦力和活力來照顧他,換來的是挫折和疲憊。雖然如此,神在這過程中讓我看到特殊孩子們需要有人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去接觸他們,也讓我體會到特殊孩子的父母的心情。特殊孩子被愛是他們的權力,而我的本分就是要盡全人用神的愛去愛他們,帶給他們溫暖。此外,從文廣身上我看到神愛的創造,他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神看他為甚好!神也透過他帶我走出室內去到戶外欣賞神的創造。這位小天使帶給我許多的快樂,讓我度過了難忘又充滿意義的四天~到了最後一天的閉幕式,聽到輔導的見證分享,回想這幾天...

戴戴相傳

图片
第 十二屆的青宣有幸見到戴德生的的第五代子孫——戴繼宗。在這次的青宣中戴牧師擔任青宣培靈會講員萊特牧師(Rev.Christopher J.H.Wright)的中文翻譯員以及專題講員。他雖然長相是個歐美人,但他一開口根本就跟一般的台灣人沒兩樣,中文說得非常流利,而且還會講台語呢!戴牧師身上雖然流著純正的英國血統,卻有願意為華人流血的心,一顆愛華人的心。坐在台下聽他講道,從他身上看到神的榮光,也深深感受到「戴戴相傳的宣道」。願感動戴家的靈,也加倍的感動我家! 以下是從「今日基督教報」看到的一則對戴繼宗牧師的專訪報導: 對 目前於 中華基督教內地會 服事的戴繼宗牧師,四代祖先都對華人宣教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及貢獻,其中第一代、也是最知名的,正是中國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宣教士。   接著第二代的戴存仁、戴存義也繼承父志,委身大陸宣教事工,第三代戴永冕來台創立「 高雄聖光神學院 」,第四代戴紹曾為「 中華福音神學院 」 的創辦人。 「我是戴家的第五代子孫,我想父母親為我起名『繼宗』,蘊含了很深的期待-承繼祖宗心志,繼續在華人教會中服事神!」戴繼宗說。 遇恩師 18歲信主、20多歲立志做宣教士 自小在台灣生長,美籍戴繼宗說得一口流利國語和台語,談及信仰,他自嘲從小是一位「叛逆頑童」,直到青少年時期,還常和父母起爭執,如今回想起來仍有愧疚,但也說明了「代代相傳的信仰」,並非個人生命轉變的靈藥。 生命中真實遇見神,是在18歲那年。當時尚未重生得救的他,被邀參與宇宙光福音劇演出,演的是關於庚子年義和團之亂,西方傳教士在大陸最大規模的殉道故事,沒想到因此被這些傳教士捨命的信仰所震撼。 同時期,遇到生命中的恩師,帶領他逐步打開心,看見自己是蒙恩的罪人,需要耶穌洗淨一切汙穢,邀請耶穌成為一生的救主。 戴繼宗牧師近5年回到台灣宣教。      (攝影/記者張嘉慧) 後來,戴繼宗移居加州就讀大學,也投入當地教會服事,「但當時一點也不想當宣教士」,更笑說從小被問到「煩」了。 不過,另外一位恩師艾得理牧師的出現,改變他原有的想法,兩年後即踏上讀神學院的路程,其中經歷神完全的供應,也更加奠定日後服事的信心。 神學院畢業後,因著對華人的情感,戴繼宗自然選擇進入華人教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