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Dangal):革命性的一摔

(相片取自网络) 前不久在旅行中跟女友前往电影院观赏由印度巨星阿米爾.罕( Aamir Khan )所编导的《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主演兼制片人阿米尔 . 罕所演出 / 执导的电影都具有社会写实的色彩,揭示出现实社会中黑暗和破碎的一面,发人深思。我曾观赏过他几部高度批判社会事实的作品,其中有颠覆教育意义的《三个傻瓜》,关顾特殊儿的《心中的小星星》,破除迷信的《来自星星的傻瓜》等。看完《摔跤吧!爸爸》后,走出了电影院,所沉淀在心中的重量与之前不同,多了些纠结和无奈。 电影中的马哈维尔(阿米尔 . 罕饰),是一名摔跤运动员,曾拿过印度国家级比赛的冠军。后来,他的父亲以摔跤运动员收入微薄,不足供养家庭为由中断了马哈维尔摔跤生涯。虽然马哈维尔壮硕的身躯已消逝在摔跤赛场上,但他的灵魂和梦想依然离不开摔跤。马哈维尔一直希望能为印度赢得国际赛的摔跤比赛冠军,他自己无法完成这个梦想,就将该梦想寄托于爱的结晶。一天,他其中的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打伤了两个欺负他们的男同学,让这位怀抱冠军梦的摔跤爸爸顿时醒悟,就算是女孩,也有在摔跤场上大放光彩的可能。从此,马哈维尔就对这两个拥有摔跤天赋的女儿进行魔鬼顺利,为了让他们能站在国际摔跤赛场上实现他云霓之望的冠军梦。对于马哈维尔来说女儿是实现梦想的希望,但对于女儿父亲的寄望却是他们噩梦的开始。 家父长主义?性别革命? (相片取自网络) 电影中令我纠结,也是引发网络争议的部分,就是马哈维尔体现了家父长主义极端父权形象,以恶劣的手段来强迫女儿服从他的意志。这位摔跤爸爸定制了孩子的生活,对她们的训练十分严格,每天清晨五点钟就得起床进行晨跑和体能训练,并为了让训练不受拘束而改变了她们的穿着,甚至不顾社会舆论和民众的嘲讽将象征着女性的长发剪成男性模样的短发。看到这一幕,我的内心深感厌恶,认为这位父亲也太残忍无情了吧。紧接着的剧情,让我明白了这份残忍无情的意义。一天,吉塔和巴比塔偷偷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在跳舞欢庆的当儿,父亲马哈维...